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应急管理动态

经开区:狠抓基层基础提升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发布时间:2023-06-01 浏览次数: 字体:[ ]

济宁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格落实国务院“15条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八抓20项”创新举措,坚持“1+1+3+9”工作思路,即:坚决守牢安全生产这一底线,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全面夯实“安全生产、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三大工作基础,聚力抓好“九项重点工作”,切实提高各类事故防范和应对保障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治形势持续稳定。

一是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单位“三管三必须”监管责任、自然灾害“防减救”工作责任,制定安全生产“5张清单1张表”,突出抓好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2+1+1”制度,每周和每月分别对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印发2期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1张督办函、对相关责任部门及时下达1个提醒通知,强化责任有效落实。累计印发应急管理简报31期,重点工作月度通报1期,重点时段专报11期。

二是强化制度措施落实。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攻坚年”活动,推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上墙入袋”,为全区2000余家个体经营户统一制作安全生产公示栏和资料袋,380余家企业统一制订岗位责任公示牌和员工职责小卡片的模板。发挥好安全总监作用,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晨会”、“开工第一课”制度,用好“学习强安”平台,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培训专项行动,完成对472名焊割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率100%,加快推进企业标准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三是强化监管执法检查。健全完善“四分”工作机制,层层压实监管责任。一分行业:指导各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履职尽责;二分级别:全区“四上”企业和安全风险大的企业由区级监管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监管,规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镇级部门负责日常监管;三分类型:将企业按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分为ABC三个等类,根据类别实施精准监管;四分区域:将重点企业按区域分成四块,每块由一名科级干部包保,每个企业明确一名干部包保,层层压实监管责任。

四是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聚焦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重点环节,持续开展“每月两查”活动,即每月对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一项帮扶式检查,每月组织开展一轮专项执法检查,督促推动企业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认真排查和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建立健全“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加强督查督办,压实各级责任,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应急管理中心累计检查企业435家次,查改各类问题隐患1450条,行政处罚34起。

五是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建立“1+1”工作机制,即:在微信公众号每半月曝光1例我区违法案例,每周刊发1期“企业主要负责人讲安全”。推行安全生产“吹哨人”制度,大力推广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举报微信小程序,鼓励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安全生产氛围。

六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不具备安全条件或安全条件差的企业坚决关闭、整合,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消除隐患。大力实施“自动化换人、机械化减人”工程,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十安全生产”行动。推进矿山和危化品领域“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风险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

七是完善防减救机制。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涉灾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与联动,明确党政领导干部防灾减灾职责清单,推进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推动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渠道,确保第一时间传达到一线岗位和受威胁人群。

八是加强灾害风险排查。发挥各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健全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和风险联合会商机制,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灾害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开展常态化灾害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等防震减灾工作。组织好汛前检查、重点地区汛中督导,落细预警“叫应”机制。推动加强火源管控、野外巡查和隐患治理,坚决防止火灾发生。

九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现代化应急指挥体系,完善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修订完善全区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举行全区防汛抢险、森林火灾等应急演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协调储备救灾物资,推进基层应急物资储备站(点)建设,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并开展应急处置。

下步,区应急管理中心将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重点突破,落细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