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应急管理动态

邹城市:三维驱动构建安全生产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8-28 浏览次数: 字体:[ ]

邹城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安全发展要求,以制度创新为引领、科技赋能为支撑、多元共治为抓手,系统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协同”的安全生产治理新生态,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构建权责明晰、闭环管理的责任落实体系

一是党政责任“清单化”压实。制定《市委常委会成员、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安委会成员单位责任清单》等文件,细化35名县级干部包保镇街和分管领域职责,配套“履职提示函”机制。2025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队督导59次,其他县级干部下沉企业123次,形成“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的闭环管理。推行“三色三单”督办制度,累计发出“三函一通报”30份,倒逼责任落地。二是企业主体责任“凭证化”落地。首创“一卡三证”制度,将安全监督、规范操作、隐患排查“三责合一”纳入员工日常履职,配套安全绩效与薪酬晋升挂钩机制。同步推行《安全生产晨会活动指南》,量化班前“五查”,日均覆盖一线员工近10万人。针对外包作业风险,创新“三看三查三到位”管控法,指导企业完善制度90余项,整改隐患1720项。三是监管执法“标准化”升级。建立“党政领导+专家”联合检查机制,明确“三问”、“四查”工作法。推行“执法+警示+教育”模式,打造“‘邹’全助企·‘城’心为民”“应企所急·法护企安”执法品牌,2025年立案33起,罚款49.3万元,实现监管从“刚性约束”向“刚柔并济”转型。

二、打造智慧监管、风险预控的技防支撑体系

一是高危作业“全流程智控”。完成1460台电焊机“加芯赋码”改造,对2061名焊工实行“人机码”匹配认证,源头杜绝无证违规操作。绘制9501处有限空间风险点位电子地图,建立分级台账,实现风险可视化管控。推动危化品企业“三化改造”,21个关键操作单元完成升级,16家危化企业、87家加油站实现“5+1”信息化系统全覆盖。二是非现场执法“精准化识别”。整合升级“N+1”非现场执法平台矩阵,通过AI视频分析、物联感知设备,线上巡查企业3171次,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及隐患2865项,精准锁定率超90%。建立工伤事故大数据分析模型,跨部门整合应急、人社、卫健数据,月度分析涉企工伤56次,季度发布风险预警61条,推动监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跨越。三是标准宣贯“沉浸式覆盖”。创新“八个一”判定标准落地机制,建设1个线上平台、编制1套图解手册、制作1批警示音频、组织1轮领导领学、开展1次专题培训、实施1场全员考试、剖析1组事故案例、选树1批标杆企业。配套“自选超市”数字平台,集成法律法规230部、警示片224部、科普知识1012项,服务企业员工11万人次,破解标准理解碎片化难题。

三、构建全民参与、社会协同的群防群治格局

一是隐患举报“双轨激励”。出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和社会举报奖励办法》,设立37.3万元专项基金,建立“内部报告优先、社会举报补充”机制。覆盖1268家重点企业,奖励员工发现重大隐患,2025年收集有效线索3265条,推动企业自主整改率达98%。二是教育培训“543体系”。构建新员工“五不上岗”、“四环管控”、“三全监督”体系。投资300万元建设济宁安全生产考试邹城考点,推行“理论+实操一天考”模式,大幅压缩取证周期。三是应急能力“实战锤炼”。开展“双盲”演练,组织化工泄漏、有限空间救援等实战演练1980场,参演19.68万人次。整合消防、专业救援、社会力量成立56支2000人队伍,形成1小时应急响应圈”。修订市级总体预案1项、专项预案113项,基层预案596项,实现“预案-演练-实战”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