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应急管理动态

邹城市:推行防汛“十步工作法” 筑紧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3-08-21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邹城市认真贯彻各级有关防汛工作部署安排,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着力在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防范上下功夫,创新实施“1系统、2保障、3体系、4及时”防汛“十步工作法”,全面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一、健全协同高效市镇两级指挥决策系统

(一)抓实指挥决策组织。实行市领导带班和AB角值班备勤制度,极端天气、启动防汛Ⅱ级及以上响应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至少一人在指挥部带班,联系镇街副县级干部到所联系镇街督促指导防汛工作。

(二)抓实指挥决策支撑。114座水库、重点河道全部安装视频监控、水位雨量监测、照明等设备,数据接入邹城应急指挥中心监控平台实时监控。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3级防汛人员通讯录,购置128部对讲机、15部卫星电话配发给重点部门和各镇街,做到指令传输快捷。

(三)抓实指挥决策落地。114座水库、69座头顶坝和串联坝明确691名巡查责任人并全部配备管理房,105条河流、13处城市低洼易涝区、73处居住小区地下车库和大型地下商超等防汛关键点位落实防汛责任人1100余人,切实做到指令有人接、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

二、做实防汛物资和队伍2个保障

(一)夯实防汛物资保障。一是科学合理布局,确保物资“备得全”。构建“市-镇(街)-重点企业-关键部位”4级防汛物资保障网,市级建成仓储面积8100平方米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16个镇(街)建设70处物资储备站(点)、重点企业协议储备机械装备、关键部位就近设置防汛物资储备点预置防汛抢险物资。2023年汛期,市财政列支700余万元购置防汛包、照明灯、冲锋舟、发电机等抢险救援物资,目前,全市共储备龙吸水、橡皮艇、发电机、防汛包等价值3000余万元防汛物资,与矿山、建筑施工等企业协议储备354台机械装备。二是优化调用机制,确保物资“用的好”。建立防汛物资分级调用机制,根据不同防汛预警和响应,依次调用预置点、镇级、市级、企业协议储备防汛物资,确保科学、高效保障应对防汛所需物资。三是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物资“用得上”。健全防汛物资采购、维护、分发使用、回收报废、核销补库等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物资堆放整齐、分类清晰。按照防汛物资“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原则,实行“一库一台账”,建立防汛物资清单名库,并明确清查、储备、维护管理责任人。常态化开展防汛物资专项督导检查,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充足、管理到位。

(二)夯实防汛队伍保障。一是组建技术支撑队伍。统筹全市有防汛任务部门技术力量,挑选10名防汛业务和水利技术骨干,组建成立防汛专家组,根据防汛需要及时提供技术支撑、协助开展险情应急处置。二是组建抢险救援队伍。在消防救援大队和森林消防大队120余人专业队伍基础上,按照群防和专防相结合原则,各部门、重点企业分别组建30-50人防汛抢险应急队伍。三是组建基层防汛队伍。各镇街明确机关40岁以下党员干部为防汛抢险应急队伍成员,有防汛任务村庄建立10人左右防汛预备队。应急救援站(点)专兼职队员200余人、灾害信息员1512人、基干民兵2390人全部纳入基层防汛抢险队伍,日常巡查值守,汛情参与抢险救援。

三、建好预案、预警、隐患查改3个体系

(一)加强预案管理,夯实实战根基。立足防大汛、抢大险,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防台风、城市防汛、重点河道防御、水库防御和调度运用、蓄滞洪区运行等综合预案18个、专项预案488个。围绕“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怎么管”5个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受洪水威胁258个行政村、3.09万人转移预案,并制定“一案、一图、两表”,一案即山洪(库塘)灾害防御预案;一图即在村庄明显位置张贴群众安全转移告示牌;两表即群众转移网格化包保表和特殊人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及村外果园、板房居住人员)帮扶转移包保表。

(二)加强预报预警,牢牢掌握主动权。以气象部门预警信号为指令,加强气象、水务、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会商,强化对中短期雨水情况和突发性局地强降雨预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险点险区暴雨预报预警、启动调整响应。今年以来,共发布雷电、大风、强降雨等各类预警58次、启动Ⅳ级洪水防御响应1次。围绕应急“叫应、叫醒、回应”,制定灾害天气停工、停业、停学、停运、停课、停产方案,建设村居应急广播点924处,畅通有线电视、微信、短信、户外大屏、村镇大喇叭等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预警信息覆盖无盲区、无死角。

(三)加强隐患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建立镇街和单位自查、重点部门行业检查、防指督导组综合检查工作机制,全面排查水库、塘坝、堤防、在建水利工程、工矿企业、农田排涝、农业设施等防汛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即刻建立整改台账、即刻督促整改,今年以来,市镇两级共派出检查组76个、检查现场479处、整改问题69项。

四、做快调度、抢险、报送信息、总结提升4个及时

(一)及时调度汛情。根据防汛预警层级不同,建立分级调度工作制度,防汛Ⅲ级应急响应由市防指常务副指挥长主持调度,防指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进驻防指中心;防汛Ⅱ级及以上应急响应由市防指指挥长主持调度,防指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进驻防指中心。细化《防汛重点工作调度清单》,明确报送事项和频次,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及重点部位防范措施情况。

(二)及时抢险救援。强降雨期间,各镇街、各单位抢险救援队伍全部携带抢险设备集结待命,所有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全部在岗到位,全面掌握负责范围内防汛工作,确保隐患险情及时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排除隐患、控制险情。

(三)及时报送信息。汛期,各镇街、各单位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水务、住建、应急、气象、消防等部门安排业务骨干在市防指联合值班值守,确保雨情、水情、灾情以及防汛调度命令及时上传下达、高效运行。

(四)及时总结提升。建立灾后复盘工作机制,灾情过后全面梳理各环节应对措施,总结提炼好方法、好经验,精准查找短板、不足,进一步优化防汛工作机制,提升灾害防御能力。2022年汛期,“6.26”强降雨复盘梳理问题8项、“7.12”强降雨复盘梳理问题2项,所有问题均逐一制定改进或完善措施,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