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应急管理动态

经开区:“六化”措施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

发布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山东济宁经济开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聚焦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风险隐患,以“六化”措施推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走深走实,有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清单化”压实责任。济宁经开区高度重视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区党工委会议坚持每月至少研究1次,推动建立“四张清单”,强化工作落实。一是抓好工作任务清单。区安委会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明确企业、部门、党委政府三个方面21项工作任务,聚焦煤矿、危化品等20个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二是抓好工作重点清单。各行业主管及安全监管部门结合本领域实际,针对风险高、不放心特别是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三是抓好问题整改清单。各企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台账,实行闭环管理,能立即整改的,立查立改,需要一定时间整改的,严格落实责任人、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到位”。四是抓好责任落实清单。制定了“1+1+N”落实机制,各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区级领导每周至少带队现场督导1次,各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各企业全覆盖做好自查自纠,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

二、“标准化”精准排查。重点奔着“重大事故隐患”去,不搞大而全,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进一步明确检查标准,解决隐患排查泛化虚化和企业“不会查、查不出隐患”等问题。一是统一检查标准。区安委会办公室结合上级要求梳理下发了“1册5表”,即汇编全区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成册,细化完善动火等危险作业、外包外租、全员教育培训、应急预案和演练、重点制度措施落实5类重点事项共性检查表,并持续动态更新。二是培训学习标准。区安委会办公室先后组织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集中培训学习10余次,各部门深入企业一线宣传解读排查整治重点和安全检查要求,聘请第三方安全专家每个行业领域选取各1家企业现场实地示范检查,邀请同行业领域企业人员参与学习,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及安全监管部门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三是严格执行标准。各单位和企业严格对照执行,全面推动检查流程、检查内容、隐患整改等实现标准化,确保排查整治精准有效。

三、“闭环化”监督检查。坚持“隐患即事故”,对查出来的问题隐患,全部实行台账管理,明确整改责任、时限、措施,完善闭环销号机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一般问题隐患三个问题整改台账,坚决改彻底、改到位。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共发现问题隐患7395项,已整改7126项,剩余问题隐患也正在按规定限期整改。一是起底式企业自查。专项行动期间,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半月带队开展1次对本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确保实时发现问题隐患,滚动对标自查自改。对企业自查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已按规定报告并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有效激发企业自主排查隐患的主动性。二是帮扶式监督检查。济宁经开区积极聘请第三方安全专家开展安全生产“大体检”活动,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帮扶指导,实行专家签字备案制度,精准查找、科学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的质量。三是精准式执法检查。各有关单位聚焦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重点检查事项,深入企业一线不间断开展精准执法检查,认真核查企业自查自改情况,对隐患应查未查、应报未报、应改未改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从严处罚。全区共立案177起,罚款210万元,“一案双罚”5次,行刑衔接1起。

四、“专项化”集中攻坚。坚持每个行业领域都把安全摆在第一位,落实落细安全防范措施,特别是针对小施工、小作业、违规外包转包、外来施工等安全监管薄弱环节,全力攻坚破解安全监管难题。一是开展“三个专项整治”活动。济宁经开区起底式开展了“违规电气焊作业和违规施工、有限空间作业、防高处坠落”三个专项整治,与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一体推进,全面摸清设备底数、人员底数、项目底数,对各项安全管控措施进行有效性、可靠性排查,建立“两台账一清单”(基础数据台账、隐患排查台账、执法检查清单)和“两个公布”(每周公布乡镇及部门数据上报情况、每月公布工作排名情况)制度,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危化品领域,开展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利用两年时间集中攻坚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短板弱项;燃气领域,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用3个月左右时间围绕“问题气、瓶、阀、软管、灶、管网、环境”开展集中攻坚;工贸领域,扎实开展工贸行业“三电”、粉尘涉爆、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事故、金属冶炼等专项整治活动,持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消防领域,开展重点领域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严执法专项行动,紧盯7类突出风险、开展3类重点整治、深化4类综合治理;其他领域也都开展专项安全整治,精准消除各类问题隐患。

五、“网格化”帮扶指导。济宁经开区建立安全生产网格化体系,对每家企业都明确1名包保人员,“一对一”为企业帮扶指导,切实提升重大事故隐患查处能力。一是做好“宣传员”。包保人员全部深入企业一线,向企业宣讲排查整治重点和安全检查要求,指导督促企业明白“查什么、怎么查”。二是做好“信息员”。包保人员及时向企业传达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部署和有关要求,做好政策上传下达,打通政策传递“最后一公里”。三是做好“服务员”。包保人员对企业档案资料及现场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培养企业安全生产“明白人”,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四是做好“监督员”。包保人员对企业工作落实情况每月开展1次监督检查,确保企业严格落实“晨会”、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及演练、教育培训、有奖举报等工作。

六、“制度化”督导问责。对既定的工作任务,济宁经开区安委会办公室、有关部门组织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抽查检查,坚持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强化跟踪调度、闭环管理,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务求取得实效。一是建章立制。建立了“213”工作制度,即周报、月报“两报”,一个考核“评估”,提醒函、督办函、问责函“三函”,每周和每月分别对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印发2期通报、对各单位组织考核“一月一评估”, 对重点工作及时下达1个提醒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1张督办函、对问题单位及时下达1个问责函,确保各项责任落实落地。二是督导调度。成立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协调推进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累计印发应急管理简报45期,全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月度推进情况通报8期,开展考核评估7次,下达工作提醒函23个,督办函8个。三是强化问责。区安委会办公室联合区党政办督查室加强综合督查,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对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成效不高的单位负责人下达问责函5个。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不力或反馈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坚持依纪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因风险防控不到位、隐患排查走过场等导致事故的,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