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应急管理

关于开展全市重要电力用户安全用电评估和反事故应急演练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8-10 浏览次数: 字体:[ ]

济安办字〔201115

各有关单位、各县(市、区)供电公司

为做好全市重要电力用户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促进全市电力用户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保安全、保用电”工作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电监会《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电监安全 [2008] 43号)、《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市经信委、安监局、济宁供电公司决定共同开展全市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评估活动,通过实施用电安全评估活动,全面掌握行业用电现状,为持续提升行业用电安全水平筑牢基础。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用电安全评估和反事故应急演练,是夯实行业用电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好组织实施。一定要切实提高对电力用户安全用电的认识,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把电力用户安全用电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提升安全基础保障,不断提高我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加强用电安全评估和反事故应急演练活动的领导,由市经信委、安监局、济宁供电公司组成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评估和反事故应急演练工作领导小组:

  长:张培川

副组长:李作兵

  员:韦爱国  张建冬杨军虎  邵士芳          陈晓红  于士勇  顾铭华  张宝栋  姜振军  张存明      宫鲁民  王永彬  孔庆臣  王长彦  霍轶东           王孟杰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亲自领导、亲自部署,组成相应的领导机构,靠前指挥,组织开展好此次专项行业用电安全评估和反事故应急模拟演练工作。

为组织实施评估和反事故应急演练活动,准确掌握各行业用电安全状况,增强电力用户应急反应能力,成立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评估和反事故应急演练工作小组:

  长:邵士芳

副组长:韦爱国

  员:张建冬  田安源          朱建国  荀金生  楚岐山  张体领  郭葆愉  楚贵元  方绪建      张体同  吕福荣      段美菊  李 静   田医军  宋益睿

工作小组要明确责任,迅速行动,快捷高效,尽快完成评估工作,督导各供电公司和电力用户开展反事故应急模拟演练,并将评估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交市政府安委会备案。

二、实施安全评估,掌握用电现状

准确评估煤矿、非煤矿山、京沪高铁、电气化铁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行业用电安全状况,同时对商场、宾馆、水务等关系公共利益的单位进行用电安全评估,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市政府安委会备案。对重要电力客户的评估工作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估供电电源。按照电监安全 [2008] 43号文件配置双电源规定,对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应满足以下要求: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必须具备双电源供电条件,即两路电源应当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应能保证独立正常供电;二级重要电力用户应至少具备双回路供电条件,即供电电源可来自同一个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或不同的变电站。

(二)评估自备应急电源和非电性质保安措施。对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明确以下要求: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容量标准应达到保安负荷的120%;自备应急电源启动时间应满足安全要求;自备应急电源与电网电源之间应装设可靠的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防止倒送电;对全站失电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的电力用户,要求必须具备非电性质保安措施。

(三)评估受电设施。查看变电站配电设施是否工作正常,是否按照煤矿、电业等行业规程开展定期预防性试验,防雷、防风、防雨、防火、防尘、防爆、防小动物等措施是否落实,防误闭锁管理、防外力破坏措施是否到位,线路是否存在树障,通过调阅运行记录,查看试验报告等方法,了解设备状况,准确评价各受电环节设备。

(四)评估运行管理。查看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并执行,与供电企业的停送电联系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完备,安全工器具是否定时检验,设备双重编号是否正确规范,运行操作人员是否已接受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进网作业电工上岗资格等,全方位从人员、制度等评价用户自身安全用电管理水平。

(五)评估应急预案。查看是否制定供电中断应急处理预案、是否开展停电事故应急模拟演练,应急预案是否根据设备、人员变化及时进行修订,是否经过单位负责人签字审批等。

三、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通过开展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反事故应急模拟演练,检验各单位应急抢险组织体系和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对事故抢修、防汛设施、应急体系、物资准备等是否符合抢险需求进行验证,全面提高抢险组织水平和应急事件响应能力,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一)快速反应能力:检验各单位应急处置响应时间、抢险队伍快速反应能力、人员组织情况及模拟处置完成时间等。

     (二)抢险器材及装备:根据演练科目,检验抢险所需物资、器材、工器具、车辆、相关资料和装备是否满足实战要求,是否正确和完备。

     (三)现场处置能力:处置方法是否正确、完备,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对各项应急预案的处置程序和方法是否熟悉、正确、完善,流程是否顺畅,现场处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年八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