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应急管理

电镀行业职业危害因素

发布时间:2011-03-18 浏览次数: 字体:[ ]

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是镀锌,镀铜、镍、铬。电镀工艺主要分为:镀前准备(检验、抛磨、绝缘处理)、上挂具(篮筐)、前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预处理、中和、活化、预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封闭、中和、烘干等)。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如下:

一、氰化物:包括含氰根的盐类。剧毒品,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浸入而引起中毒。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气喘、恶心、呕吐、心悸。重者,呼吸不规则,意识逐渐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治愈后还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二、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氨水、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品:以相对应的气体和酸()雾形式存在于工作场所的空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吸入后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胸闷、咽喉鼻腔充血、鼻中隔溃疡穿孔、喉痉挛、咽部糜烂溃疡、支气管炎、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肺炎、肺水肿等症状。体外接触可引起灼伤、皮肤过敏、眼角膜穿孔。这些酸液腐蚀性强,很容易灼伤人体,而且难以痊愈。氢氟酸在空气中发烟,其蒸气具有十分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电镀铬时会散发出大量的铬雾,铬化合物能引起皮肤溃疡,贫血,肾炎及神经炎等多种疾病,并有致癌和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

三、锌、铜、镍、铬酸盐等金属盐类:吸入气雾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穿孔、鼻溃疡、皮肤接触后引起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湿疹。进入人体内引起急性中毒如:气急、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腹泻、腹绞痛、肝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铬盐还是致癌物质。

有机化学品:溶剂类主要是烷烃类、乙醇、苯类有毒物质。各类添加剂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以环氧氯化烷烃与醇、炔、醚类的缩合、加成反应物。这两类毒物进入人体后多反映为运动障碍、神经源性损害、血液病如白血病、障碍性贫血等。

五、粉尘:电镀粉尘主要产生源为抛光(包括振动光饰)、打磨、喷砂、等工序。主要是造成矽肺病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五金工件在电镀前都必须经过打磨,机械抛光等;另外,为了除去铸件,锻件或热处理后零件表面的熔渣、型砂、氧化皮及其它杂质,还需要进行喷砂处理。这些作业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可能含有硅、铬、铝、铁、铜和麻布等的粉尘,这些粉尘会给作业工人带来尘肺风险。

六、电镀生产中有时还要用到氨水,硫化钾等碱性腐蚀品:氨水有强刺激性臭味,受热会发出有毒,可燃的烟雾,氨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接触部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硫化钾碰到酸类物质时会放出剧毒和易燃的硫化氢气体。

除上述主要危险危害外,电镀生产中还可能存在噪声危害(如超声波清洗,压缩空气吹干等过程)等。